佛經(jīng)故事:蜂蜜和人生的真諦|佛教故事|佛說譬喻經(jīng)
編者按:佛經(jīng)是不是很難懂?世人往往認(rèn)為佛經(jīng)難讀難懂,佛教經(jīng)論之中,固然有些作品比較難懂,或因名相繁多,或因義理精深,這些現(xiàn)象確實存在。不過并非所有佛經(jīng)都很難懂,有些經(jīng)典不僅文字優(yōu)美,而且也很容易讀懂。因為佛陀教化弟子,善于使用方便法門,比如使用各種譬喻故事,將圓融高深的佛法借助通俗易懂的故事來表達(dá)。面對這類經(jīng)典,只要了解基本名相,就能輕易領(lǐng)會佛經(jīng)要義。《佛說譬喻經(jīng)》就是這樣一部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之經(jīng)典,唐三藏法師義凈譯,篇幅雖然不長,全篇就是一個故事,但卻言簡意賅,真是精妙無比。
當(dāng)如說行,勿為放逸。(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一次,佛陀為勝光王講了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人在曠野中游走,被一頭兇惡的大象追逐。游人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恰好看到一個空井,井旁還有一棵大樹,游人趕緊抓著樹根,爬入水井藏身其中。
這時候有兩只老鼠,一只白色,一只黑色,它們開始啃咬樹根。
水井四邊又有四條毒蛇,正在吐著舌頭;水井下面還有一條毒龍,正在向上張望。
游人心中畏懼毒蛇、毒龍,又擔(dān)憂樹根被老鼠咬斷,真是進退兩難,不知所措。
就在這千鈞一發(fā)的生死時刻,從樹上的蜜蜂窩中滴下五滴蜂蜜,不偏不倚落入游人嘴中。
游人頓時忘了一切恐懼憂愁,盡情品嘗那甘甜的蜂蜜。
這時,由于樹身晃動,蜜蜂四散飛下,開始刺蟄游人。
又不知從哪里來了一團野火,燒著這顆大樹。
說完這個故事,佛陀又對勝光王說:“曠野比喻無明長夜非常曠遠(yuǎn),游人比喻凡夫眾生,大象比喻無常,水井比喻生死險岸,樹根比喻命根,黑白老鼠比喻晝夜,老鼠啃咬樹根比喻生命念念都在消逝,四條毒蛇比喻地、水、火、風(fēng)四大,蜂蜜比喻財、色、名、食、睡這五種欲望,蜜蜂叮螫比喻邪思,野火比喻衰老疾病,毒龍比喻死亡。因此,大王應(yīng)當(dāng)明白,生老病死極其恐怖可畏,應(yīng)當(dāng)時刻保持警覺,不要被財色名食睡五種欲望所吞噬壓迫。”
相關(guān)閱讀:唐三藏法師義凈譯《佛說譬喻經(jīng)》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伐城逝多林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于大眾中,告勝光王曰:“大王,我今為王略說譬喻,諸有生死味著過患,王今諦聽,善思念之。乃往過去于無量劫,時有一人,游于曠野,為惡象所逐,怖走無依,見一空井,傍有樹根,即尋根下,潛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嚙樹根;于井四邊,有四毒蛇,欲螫其人;下有毒龍。心畏龍蛇,恐樹根斷。樹根蜂蜜,五滴墮口,樹搖蜂散,下螫斯人。野火復(fù)來,燒然此樹。”
王曰:“是人云何,受無量苦,貪彼少味?”
爾時,世尊告言:“大王,曠野者喻于無明長夜曠遠(yuǎn),言彼人者喻于異生,象喻無常,井喻生死險岸,樹根喻命,黑白二鼠以喻晝夜,嚙樹根者喻念念滅,其四毒蛇喻于四大,蜜喻五欲,蜂喻邪思,火喻老病,毒龍喻死。是故,”
爾時世尊重說頌曰:
曠野無明路,人走喻凡夫,
大象比無常,井喻生死岸,
樹根喻于命,二鼠晝夜同,
嚙根念念衰,四蛇同四大,
蜜滴喻五欲,蜂螫比邪思,
火同于老病,毒龍方死苦。
智者觀斯事,象可厭生津,
五欲心無著,方名解脫人,
鎮(zhèn)處無明海,常為死王驅(qū),
寧知戀聲色,不樂離凡夫。
爾時勝光大王聞佛為說生死過患,得未曾有,深生厭離,合掌恭敬,一心瞻仰,白佛言:“世尊!如來大慈,為說如是微妙法義,我今頂戴!”
佛言:“善哉!善哉!大王,當(dāng)如說行,勿為放逸。”
時勝光王及諸大眾,皆悉歡喜,信受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