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吃什么去濕氣寒氣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 ,三伏天吃什么去濕氣寒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伏天去濕氣寒氣方法,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三伏天吃什么食物去濕氣寒氣
三伏天可以吃生姜、花椒、羊肉等食物去除濕氣和寒氣,但食物對于祛濕散寒的效果并不明顯,必要時可配合醫(yī)生服用藥物治療。
中醫(yī)認為三伏天氣溫過高,空氣中濕度較大,濕氣容易通過皮膚毛孔侵襲體內,在體內異常堆積化為濕熱或者寒氣,所以三伏天的飲食宜溫不宜寒,可以在飲食上多選擇具有溫補功效的食物,來去除體內寒氣或者濕氣,比如生姜,花椒,羊肉,陳皮等,這些食物性質偏辛溫,可以健脾溫中,散寒。
對于體內濕氣和寒氣較為嚴重的患者,單純的依賴食物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必要時可遵醫(yī)囑服用燥濕祛寒、健脾養(yǎng)胃的中成藥進行治療,比如人參健脾丸、寒濕痹顆粒、祛風舒筋丸、藿香正氣軟膠囊等。
患者在選擇藥物時要提前咨詢醫(yī)生,不可私自盲目用藥,以免出現藥不對癥的情況。
三伏天是指哪三伏?
1、初伏
初伏固定為10天, 初伏從夏至日后第三個庚日開始,也被稱為入伏。
2、中伏
初伏與末伏之間的這段時間就是中伏,通常也指從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的這段時間。
3、末伏
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是最后的一伏。末伏固定為10天,也被稱之為三伏天。
三伏天注意事項
1、不貪涼。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這時候人體的毛孔處于張開狀態(tài),如果過度地吹空調、喝冷飲,會使人體表面的溫度驟降,血管出現驟縮,毛孔關閉,體熱無法散出。
2、不熬夜。夏日的時候晝長夜短,高溫會導致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三伏天熬夜的話,就容易引起氣血不足。
3、忌濕氣。一年中三伏天算是最悶熱的,這期間的濕熱之邪以及暑濕都易侵入人體,就會導致人們出現疲乏無力、胃口不佳、脾胃不適等癥狀。
4、防中暑:三伏天非常容易中暑,因此要保持室內適當通風,室外溫度過高時盡量減少外出,做好防護措施,防止中暑。
好的心態(tài),心靜自然涼!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夏至后太陽直射點雖然在南移,白晝時間在慢慢縮短,但是太陽輻射到地面的熱量依然大于地面輻射到空中的熱量,地面的熱量還將一天比一天高,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累積到最大。
其次,三伏天主要吹來自太平洋的東南風,海風造成三伏天期間濕度大,而水的比熱容大,潮濕的空氣時能吸收大量的熱量,因此三伏天往往會感到非常悶熱,極易發(fā)生“中暑”的現象。
最后,三伏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有利于陽光照射,地面輻射增溫,這也是三伏期間天氣炎熱的主要原因。
三伏的習俗
頭伏吃餃子,夏天人們容易食欲不振,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恰好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另外還有一種說法稱,餃子的外形像元寶,也有“元寶藏?!钡囊馑?,吃餃子象征著福氣滿滿。
烙餅也好,餃子也罷,每逢三伏,人們一直都在想方設法避暑,逐漸形成一種獨特的食俗文化。比如,北宋夏日節(jié)食是“伏日綠荷包子”,用荷葉裹包子,據說有清暑的作用。
揚州則有說法稱“入暑三伏,一伏一對童子雞”,指的是入伏以后有一種傳統(tǒng)進補方法,就是吃童子雞,一般以清蒸為主,有溫中健脾、補氣補血之功效。
“就老北京而言,以往越是天熱,越要來一碗冬瓜羊肉湯,趁熱喝了,有一個好處就是多出汗,借此把體內的‘濕毒’及時排出來?!崩媳本┤粟w興力表示。
氣候炎熱時,室外活動要適度。飲食之外,沿湖賞荷花,也是一種消暑佳趣。盛夏時分荷花盛開,人們往往會挑一個適宜的天氣,出門賞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