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蜂生產蜂王漿的管理
我區(qū)生產蜂王漿的時間是六月初到八月中旬。生產蜂王漿要提前培育蜂王,山區(qū)五月中旬開始人工培育蜂王到六月初新蜂王就可以產卵。生產蜂王漿要先準備一批繁殖群提供適齡蜂幼蟲,因為蟲齡小、曰齡一致時,移蟲速度快,接受率高,產卵多。如不事先準備繁殖群,到需要幼蟲時勢必忙亂,影響蜂王漿生產。生產蜂王漿還要做好采漿群的組織工作,提高生產技術和注意衛(wèi)生。采收和貯藏蜂王漿的用具要清洗、消毒。蜂王漿中的激素、維生素和酶等生物活性物質,在高溫和陽光下,易失效變質,采收后要密封包裝,低溫貯存,及時送交收購部門。
1、采漿群的組成:組成采漿群的方法很多,其一是強群產漿和弱群繁殖相結合。蜂群不論大小,都有哺育能力,都可以生產一些蜂王漿。但是,畢竟小群產漿量少。因此,可以讓小群產卵供蟲,到大群采收蜂王漿,二者互相促進。這樣,既保持了原群群勢,發(fā)揮了小群蜂王的產卵能力,又增加了蜂王漿的產量。組成采漿群的方法之二是把一箱分為大小兩個區(qū),小區(qū)有蜂王繁殖,大區(qū)無蜂王產漿。其具體做法是,對于有7—8框蜂的蜂群,在箱左側留兩到三個脾的地方,插嚴隔板,巢門向后,作為小區(qū),里面放一個帶蜂王的蜜粉脾,一個空脾,再從大區(qū)提出一框幼蜂,抖在小區(qū)內。小區(qū)的脾產滿卵后,提到大區(qū),放在靠隔板的蜜粉脾里側,到1—2曰時供移蟲用。在有蜜、粉源的時期,采蜜群可以同時作為采漿群。與只生產蜂蜜不同的是:在繼箱內經常保留兩框小幼蟲脾,等其封蓋后,結合檢查蜂群,與巢箱內的小幼蟲脾互調。把幼蟲脾提上繼箱,是為了把哺育蜂調到繼箱內飼喂采漿框中的幼蟲。采漿框要放在繼箱內的幼蟲脾之間,或幼蟲脾與蜜粉脾之間。在大流蜜期,繼箱內可以不放或只放一個幼蟲脾。
2、生產蜂王漿的方法:生產蜂王漿大致可分為沾蠟碗、清理采漿框、點漿、移蟲、下框、提框、取漿等幾個過程。沾蠟碗就是人造王臺的臺基,要用純凈的蜂蠟一斤,再加一兩水、半兩蜜化開,成為蠟液(這樣的成分沾成蠟碗后接受率高)。先把沾蠟棒用涼水泡好,甩凈水后,向蠟液里沾,高1厘米,口徑1.4厘米,沾2—4次,并逐漸減少深度,使口薄底厚(不能太大或太小)。沾完后放入凈水中,擰下。為了加快速度,可以把幾個沾蠟棒連在一起。沾好的蠟碗,在底部再沾一點蠟液,沾到采漿框上,一框沾三層,每層20—25個,要求蠟碗間相距0.5厘米,沾端正。沾好蠟碗的采漿框,要噴上蜜水,放入采漿群內的子脾之間,讓工蜂清掃,2—4小時后提出,抖落蜜蜂,送去點漿。點漿就是向蠟碗里點蜂王漿,這樣移蟲后蜜蜂容易接受。點漿前要先把蜂王漿加上30—50%的溫水稀釋,然后用細竹棍往每個蠟碗點一小滴。點好蜂王漿的采漿框如果暫不移蟲,就要用濕毛巾蓋上蠟碗。移蟲技術熟練、用彈力移蟲針移蟲、或向剛取過蜂王漿的蠟碗內移蟲時,都可以不點漿,直接移蟲就可以。移蟲的方法和人工培育蜂王中移蟲的方法相同。要移24小時以內的幼蟲,開始生產或使用新蠟碗時,移的蟲可以稍大一點。移蟲前提取蟲脾時不能抖脾,要用蜂掃掃掉蜜蜂否則會把脾內幼蟲位置抖亂,給移蟲造成困難。移好蟲的采漿框,要及時放到采漿群中,放子脾中間,這叫下框。下框后2—3小時,要檢查接受情況,沒接受的要挑去幼蟲,補移。次曰上午,對接受率不到90%的采漿框,可再補移一次。開始生產蜂王漿,或使用新蠟碗的采漿框,每群只放一框。以后根據群勢和蜜源情況,使用復用蠟碗的采漿框,每群可放一至三框。
復用蠟碗使用次數以不超過七次為宜。移蟲后68—72小時,便可提框。因為蟲齡超過96小時以后,食量增加,余下的蜂王漿就要減少。在氣溫高、空氣干燥的天氣,提框時向蜂路間灑少量水,可以提高蜂王漿的產量。取漿時要用刀把臺基加高部分割去,并把臺口撥成參差不齊的毛邊,使下次移蟲容易接受。然后用鑷子夾出幼蟲,用畫筆把臺內蜂王漿取出,抿到塑料瓶內,再放入廣口冷藏瓶里保存。取乳時要把混入蜂王漿中的蠟渣等雜物挑掉。存放蜂王漿和幼蟲的瓶子要事先用酒精消毒。取過蜂王漿以后,要把沒有接受的蠟碗割去,用其他已經接受的蠟碗補上。除上述過程外,生產蜂王漿時要注意,采漿群內不能有自然王臺,否則產漿量下降。要控制自然分蜂,保持工作的積極性。并且同一個采漿框要沾同樣新舊的蠟碗,用新舊不等的蠟碗會影響接受率。
上一篇:蜂群室外越冬的管理
下一篇:蜂群椴樹流蜜期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