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_日韩AV无码综合久久五月_国产成人aⅴ片在线观看_欧美成人片高清在线观看

OK蜜蜂網 > 蜜蜂養(yǎng)殖技術 > 疾病防治 >

中國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進展

|OK蜜蜂網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 Anderson & Trueman 2000,通稱“大蜂螨”)是對世界養(yǎng)蜂業(yè)威脅最大的蜜蜂病蟲害。2000年重新命名之前,它一直被稱為雅氏瓦螨(Varroa jacobsoni Oudemans 1904)。2000年初,澳大利亞安德森(Denis L.Anderson)對采集自亞洲各地東方蜜蜂(蜂螨原始寄主)和世界各地西方蜜蜂的大量大蜂螨樣本進行線粒體(mtDNA)測序的綜合研究。結果表明:原被歸入雅氏瓦螨的東方蜜蜂寄生螨,應劃分為2個種,一個是新界定的雅氏瓦螨,主要分布在印尼和馬來西亞,已發(fā)現(xiàn)9個基因型;另一個是新定名的狄斯瓦螨,分布于亞洲大陸的東方蜜蜂和世界各地的西方蜜蜂,已發(fā)現(xiàn)11個基因型。為害全世界西方蜜蜂的是狄斯瓦螨的2個基因型,即朝鮮基因型和日本/泰國基因型。其中狄斯瓦螨的朝鮮基因型分布廣泛,危害歐洲、非洲、亞洲、美洲和新西蘭的西方蜜蜂,日本/泰國基因型只分布于日本、泰國和南北美。從目前的研究結果來看,我國的大蜂螨屬于狄斯瓦螨,沒有發(fā)現(xiàn)雅氏瓦螨。

狄斯瓦螨(大蜂螨)最初是亞洲東方蜜蜂(Apis cerana Fabr.)的寄生蟲,廣泛分布在亞洲各地的東方蜜蜂群中,就連嚴寒的俄羅斯遠東地區(qū)東方蜜蜂巢內也有發(fā)現(xiàn)(1952年)。在長期協(xié)同進化的過程中,大蜂螨已經與寄主形成近似共生的相互適應關系,在東方蜜蜂群中大蜂螨的寄生率很低,一般情況下為害也不明顯。

這種螨類真正受到人們的關注是它成為意大利蜂(A. mellifera ligustica)等西方蜜蜂的寄生蟲以后。20世紀初西方蜜蜂引入亞洲,大蜂螨有機會與意大利蜂等相接觸,逐漸轉移到意大利蜂體上寄生,1952年前蘇聯(lián)首次報道在其遠東地區(qū)的西方蜜蜂群中發(fā)現(xiàn)大蜂螨的侵染。60~70年代后,由于地理擴散和引種不慎等原因,大蜂螨由亞洲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就連近40年來一直禁止任何蜜蜂進口的新西蘭也于2000年發(fā)現(xiàn)大蜂螨。如今除澳大利亞、夏威夷和非洲的部分地區(qū)還沒有發(fā)現(xiàn)大蜂螨外,全世界只要有蜜蜂生存的地方就有大蜂螨的存在。

大蜂螨在我國最早的發(fā)現(xiàn)時間無確切記載。1957年前后,首先在江浙一帶飼養(yǎng)的意大利蜂群里發(fā)生危害,1960年后迅速傳播蔓延到全國各地,對我國的養(yǎng)蜂業(yè)造成極大的威脅。

大蜂螨靠吸食蜜蜂成蜂和幼蟲的血淋巴生存,受螨危害的幼蟲瀕于死亡,羽化的幼蜂體質衰弱、畸形、壽命縮短,整個蜂群失去生產能力,如果不用藥物防治,1~2年內就會全群覆沒。此外,大蜂螨會作為病原攜帶者,傳播細菌病和病毒病等,加快了蜂群的滅亡。因此對于大蜂螨的研究是蜜蜂病蟲害研究的一個經久不衰的主題?,F(xiàn)將近年來我們項目組在大蜂螨研究方面的進展介紹如下。

1 大蜂螨在中蜂群寄生情況的流行病學調查

1.1 我國主要中蜂飼養(yǎng)區(qū)大螃螨的寄生狀況

1.1.1 方法

我們與各省、地、市養(yǎng)蜂管理站合作,對我國20個主要中蜂分布省區(qū)野生和人工飼養(yǎng)中蜂群的大蜂螨寄生率及對蜂群危害進行調查,同時確定有代表性的地區(qū)開展中蜂周年消長規(guī)律觀察。

1.1.2 結果與小結

1.1.2.1 中蜂群中大蜂螨的寄生率很低,雄蜂房內一般不高于5%,成蜂身上不易看到寄生螨。但在云南西雙版納春繁季節(jié),雄蜂房中大蜂螨自然寄生率平均15%,最高達26%;工蜂房平均6%,最高達11%。

1.1.2.2 我國從南到北中蜂群中螨的寄生率呈遞減趨勢。繁殖季節(jié)在廣東、福建、云南南部和海南很容易找到大蜂螨,而在江蘇無錫、湖北祟陽、安徽歙縣和北京的中蜂群中難以尋覓到螨的蹤影。這可能與北方的蜂群繁殖季節(jié)相對較短而越冬期較長,螨的數量極低有關。但意想不到的是2005年夏季在甘肅省的中蜂群里找到了大蜂螨。

1.1.2.3 在廣東發(fā)現(xiàn)蠟對蜂群有危害,螨害蜂群幼蟲羽化率降低,成蜂死亡率增高,群勢下降,整個蜂群瀕于滅亡。則阿壩地區(qū)也有人發(fā)現(xiàn)過大蜂螨對中蜂群造成危害的現(xiàn)象。但我們發(fā)現(xiàn)其它地區(qū)在大蜂螨寄生率與廣東相似的情況下,卻未見對蜂群有明顯危害。各地危害程度的不同是否與螨的基因型差異有關系,值得進一步探討。

1.1.2.4 大蜂螨在新法飼養(yǎng)的中蜂群中較難找到,在老式蜂桶或自然野生蜂群中較易發(fā)現(xiàn)。2006年我們在四川省阿壩地區(qū)的馬爾康,就是在舊碉堡磚縫的一群野生中蜂中發(fā)現(xiàn)了大蜂螨。

1.2 中蜂大蜂螨周年消長規(guī)律的調查

1.2.1方法

福建省永定縣自然生態(tài)條件良好,有飼養(yǎng)中蜂的傳統(tǒng),是福建省主要中蜂飼養(yǎng)區(qū)。我們通過對大蜂螨寄生率以及當地月平均氣溫、相對濕度、主要蜜源植物和蜂群群勢等因素的調查,初步了解大蜂螨在中蜂群中的種群消長規(guī)律。(見圖l-2-1)

中國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進展

圖1-2-1 大蜂螨周年消長與環(huán)境的關系

1.2.2結果與小結

1.2.2.1 從2003~2004年月平均氣溫和相對濕度看,外界的溫濕度對螨的周年消長影響不大。因為螨生活在蜂群中,蜂箱內的小氣候是相對恒定的。

1.2.2.2 由于大蜂螨只能在中蜂群的雄蜂房中繁殖,所以蜂群的繁殖規(guī)律和雄蜂房的數量直接影響螨種群的消長。當蜂群中出現(xiàn)雄蜂房時,螨數量增長,雄蜂房數最多時,螨達到增殖高峰,種群數量和寄生率也隨之達到最高。夏季3個月沒有雄蜂房,螨停止繁殖,種群數量下降,蜂群中就難以見到螨。當秋季蜜源開花,蜂群中出現(xiàn)部分雄蜂房時,螨的數量增殖和寄生率又有所上升。

1.2.2.3 螨的消長也和群勢有關,春季是繁殖季節(jié),群勢增長比較快,群中雄蜂房多,這時螨的寄生率就比較高(圖1-2-1)。

1.3 埋葬現(xiàn)象的發(fā)現(xiàn)

據研究報道,當東方蜜蜂發(fā)現(xiàn)封蓋房中有螨寄生時。它們的第一反應是打開巢房,然后檢查幼蟲,如果螨離開打開的巢房,蜜蜂就會將巢房再封上;如果螨停留在幼蟲房里,蜜蜂便移走幼蟲。1998 Ra2h報道蜜蜂對幼蟲房的螨,除了開蓋并移走之外,還有第二個策略“埋葬”。前者清理了蜂群中的寄生蟲,后者在巢房中封閉并“埋葬”寄生蟲。東方蜜蜂對于僅有1只螨侵入的雄蜂房多采用清理的方式,而對于一個巢房中有2個或更多的螨侵入時,多采用“埋葬”的方式。有人發(fā)現(xiàn)在一個死亡的雄蜂蛹房里可以有10~28個死亡的螨。雖然多個蠟侵染的巢房可以促進螨的遺傳多樣性,增加雜交機會,但增加了被埋葬的風險?!奥裨帷毙袨榭赡苁球谥蟹淙褐邪l(fā)展受到限制的一個主要因素。

2006年8月我們在四川省寶興縣調查采樣時,在一個老式蜂桶里看到了這個現(xiàn)象。一個雄蜂房中除有一只死亡的雄蜂蛹外,一般有8~10只死亡并且已經干癟的雌螨。2002年4月在云南西雙版納觀察到,在燃害較嚴重的蜂群中,有27%的雄蜂子由于多達10個以上母螨和子代雌成螨的寄生,在出房前就殘翅死亡,封蓋房中的螨也同歸于盡。中蜂用這種方式,埋葬了大量有繁殖能力的雌螨,從而使螨的寄生率在中蜂群中增長緩慢。

2 大蜂螨在不同寄主間的繁殖特性差異研究

繁殖力是大蜂螨種群增長的關鍵。以往認為,大蜂螨在意蜂群中不但能在雄蜂房繁殖,而且可以在工蜂房繁殖,而在原始寄主東方蜜蜂群中只能在雄蜂房中繁殖,在工蜂房中不育。但已有一些研究結果顯示:寄生在意蜂群和東方蜜蜂群中的大蜂螨本身就是有差異的。鑒于此,我們對不同寄主蜂種來源的大蜂螨在不同種蜜蜂的幼蟲房里的繁殖能力分別進行比較觀察,從而重新認識大蜂螨的繁殖特性,為研究蠟的遺傳學差異提供了佐證。

2.1 方法

我們分別將來自意蜂的螨移接到意蜂和中蜂的雄蜂房和工蜂房里,將來自中蜂的螨移接到意蜂和中蜂的雄蜂房和工蜂房里,在人工培養(yǎng)條件下比較它們的繁殖差異。由于中蜂螨數量太少,所以中蜂螨在中蜂群的繁殖情況,在云南西雙版納用蜂群調查的方式來完成。在調查過程中,獲得的中蜂螨,移接到意蜂的雄蜂和工蜂房里完成試驗的后半部分。

2.2 結果

2.2.1 意蜂大蜂螨移接意蜂和中蜂幼蟲房的繁殖狀況

對來自意蜂群大蜂螨移接意蜂和中蜂幼蟲房的繁殖狀況的觀察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顯示:螨在這四種巢房中都能正常繁殖,值得注意的是螨在中蜂雄蜂房中產生后代的平均數,顯著高于螨在其它三種巢房產生后代的平均數。

2.2.2 中蜂大蜂螨移接意蜂和中蜂幼蟲房的繁殖狀況

結果顯示:中蜂的螨只能在中蜂的雄蜂房里繁殖,(自然)繁殖率為92.5%,中蜂螨也會進入中蜂工蜂房,但100%不繁殖。將中蜂的螨接入意蜂幼蟲房,螨在意蜂的雄蜂房和工蜂房中都不能繁殖。

2.3 小結

2.3.1 來自意蜂群的大蜂螨在意蜂和中蜂群的雄蜂房和工蜂房里都能繁殖,同時螨在中蜂的雄蜂房中產生后代的平均數顯著高于其在中蜂工蜂房、意蜂雄蜂房和意蜂工蜂房產生后代的平均數,即螨在其原始寄主的雄蜂房里繁殖力最強。說明在4種類型的巢房都存在時,它還是對原始寄主的雄蜂房最適應,這是大蜂螨和蜜蜂長期協(xié)同進化的結果。

2.3.2 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般籠統(tǒng)地認為,大蜂螨在意蜂群中不但能在雄蜂房繁殖,而且可以在工蜂房繁殖,而在原始寄主東方蜜蜂群中只能在雄蜂房繁殖,沒有提及大蜂螨的來源,我們將來自云南西雙版納中蜂的螨接種蜂群觀察,所得的研究結果,與前人的報道相比有新的進展。我們發(fā)現(xiàn):在人工感染條件下來自中蜂的大蜂螨只能在中蜂雄蜂房里繁殖,在中蜂的工蜂房和意蜂的雄蜂和工蜂房里都不能繁殖。

以上實驗結果說明來自意蜂的螨和來自中蜂的螨,它們的繁殖特性差異很大。這個有關大蜂螨繁殖生物學研究的新發(fā)現(xiàn),豐富了我們對大蜂螨的認識,表明了寄生于東方蜜蜂群(云南西雙版納)的螨和寄生于意蜂群的螨不是一個種類,它們是在遺傳學上有明顯差異的兩個類群。

2.3.3 在中蜂群中螨的種群數量增長很慢,為害水平較低,其原因除了中蜂強大的清理行為外,螨本身只能在雄蜂房中繁殖的局限性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傊蠓潋诜淙褐蟹敝衬芰Φ膹娙跏谴蠓潋c蜜蜂共同作用的結果。

2.3.4 既然意蜂的螨可以在中蜂的的幼蟲房里繁殖,可是為什么在自然侵染的情況下,即使東方蜜蜂群和意蜂群距離很近,偶爾在東方蜜蜂群里也能發(fā)現(xiàn)意蜂螨,但是尚未見到意蜂蠟在東方蜜蜂群繁殖的報道?這可能與中蜂對附著于蜂體和潛入幼蟲房的意蜂螨具有強大的清掃能力有關,對此尚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3 蜜蜂對大蜂螨侵染的抵御反應研究

3.1 蜜蜂巢房大小對大蜂螨繁殖行為的影響

由于大蜂螨只能在封蓋幼蟲房里繁殖,影響螨在幼蟲房中繁殖能力的因子,直接關系螨在蜂群中的增長速度和螨的為害力,因此,倍受人們關注。

3.1.1 方法 我們在研究中意外地發(fā)現(xiàn),秋季蜂王在雄蜂房中產工蜂卵。雄蜂的巢房明顯大于工蜂的巢房,在存在的工蜂幼蟲日齡相同時情況下,兩種巢房內的實際空間是有差別的。我們趁機在這樣的巢房中人工接人大蜂螨,比較了大蜂螨侵入后,在有工蜂幼蟲的工蜂房和有工蜂幼蟲的雄蜂房內繁殖的差異。以期進一步認識巢房大小與螨繁殖力的關系。

3.1.2 結果與小結 大蜂螨在小空間的工蜂巢房中的繁殖百分率以及每只雌螨平均產出后代數,都極顯著高于空間較大的雄蜂巢房。

在養(yǎng)蜂生產中,如果用內部空間較大的新巢房培育蜜蜂的幼蟲,育出的成蜂個體相對較大;而用舊巢房繁蜂,因繭衣較厚空間較小,培育出的成蜂也小。個體較大的蜜蜂在生產能力和抗病性等方面都比個體小的蜜蜂具有優(yōu)勢。所以在巴西以及其他國家,蜂農常利用較大房子L的巢礎來誘導產生大的巢房,從而培育出個體較大的蜜蜂,以提高蜂群的生產能力。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螨在較小的巢房里繁殖力強,在較大的巢房里繁殖力低。所以使用新脾或用較大的巢房繁殖蜜蜂,不僅可以獲得個體較大的蜜蜂,利于生產,而且可以降低螨的繁殖力,使蜂群的抗螨性能增強,對養(yǎng)蜂生產具有指導意義。

3.2 蜜蜂個體對大蜂螨的自身免疫能力一受螨害蜜蜂血淋巴蛋白含量及組分的改變

蜜蜂對于大蜂蠟的侵害除了群體的反應之外,個體是否有所反應呢?我們通過分析受螨害蜜蜂的血淋巴蛋白總量和組分,了解蜜蜂對大蜂螨侵害的免疫防御機能,從而豐富我們對于寄主與寄生蟲相互斗爭機制的認識。

3.2.1 方法 分別從購自安徽黃山地區(qū)大蜂螨嚴重侵染的意蜂群和本所飼養(yǎng)健康意蜂群中采取幼年工蜂的血淋巴,用考馬斯亮蘭染色法測定血淋巴總蛋白含量;用高壓超薄層等電點聚焦法對血淋巴蛋白進行分類。

3.2.2 結果與小結 意蜂個體對于大蜂螨的侵染能夠產生一定的防御能力,主要表現(xiàn)之一是血淋巴蛋白總量增高和血淋巴蛋白組分改變。

3.3 蜜蜂幼蟲血淋巴氫墓酸及各種元素含量對大蜂螨寄生影響的初探

蜜蜂的血淋巴是蜜蜂機體的內環(huán)境,血淋巴中含有蜜蜂生理活動所必需的一切物質,具有復雜的組分及特性,擔負著多種生理功能。而大蜂螨是靠吸食蜜蜂的血淋巴生存的。試驗證實:大蜂螨體內缺乏很多種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物質,對蠟而言,簡便的辦法是直接利用寄主的營養(yǎng)物質。比如,螨繁殖時直接利用意蜂的血淋巴蛋白,使卵子迅速發(fā)育,從而增加繁殖的有效性。另外蠟是卵胎生的生物,若螨出殼時需要蜜蜂血淋巴中的某些成分來轉化成一種外激素。因此推測,蜜蜂血淋巴中某些物質的存在、缺失和含量,與大蜂螨的寄生有直接的關系。

有關蜜蜂血淋巴成分與蜜蜂某些傳染病之間的關系已有報道。如梁勤教授(2002)檢測了中、意蜂幼蟲血淋巴中游離氨基酸、礦物質的成分和含量,以探討中、意蜂對蜜蜂白堊病抗性差異的原因。結果發(fā)現(xiàn)中蜂幼蟲和意蜂幼蟲血淋巴在游離氨基酸和礦物質的含量上差異極顯著,并進一步證明這些差異與中蜂對白堊病的抗性有關。蜜蜂幼蟲血淋巴是大蜂螨生長、發(fā)育和繁殖的喉一營養(yǎng)來源。有趣的是大蜂螨在中蜂的工蜂房中不育。有關這種不育的假說有多種,但是這種不育與蜜蜂血淋巴中游離氨基酸和礦物質含量是否有關的報道還未見到。因此我們比較了中、意蜂封蓋幼蟲血淋巴中多種游離氨基酸、礦物質的含量,對蜜蜂幼蟲血淋巴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與大蜂螨在中蜂工蜂房中不育的關系進行探討性研究,以期為中蜂抗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提供資料。

3.3.1方法 蜜蜂幼蟲血淋巴游離氨基酸測定:采用磺基水揚酸法(日立835-50型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蜜蜂幼蟲血淋巴礦物質含量測定:采用等離子體發(fā)射光譜法和等離子體質譜法。

3.3.2結果與小結

3.3.2.1 四種蜜蜂幼蟲血淋巴游離氨基酸含量的檢測結果

表3-3-1顯示:大蜂螨不能在其上繁殖的中華蜜蜂工蜂幼蟲的血淋巴游離氨基酸含量明顯高于其它3種幼蟲,不但表現(xiàn)在單一氨基酸含量的增高,而且是昆蟲體內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普遍明顯增高。也許正是這種增高影響大蜂螨的正常繁殖,或者血淋巴中游離氨基酸過高影響大蜂螨的嗜口性。這個有趣的結果有待于今后深入研究后解釋。

中國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進展

3.3.2.2四種蜜蜂幼蟲血淋巴礦物質含量測定結果

表3-3-2顯示:中蜂雄蜂幼蟲的銅和鋅含量明顯高于其它3種幼蟲。有研究證明銅和鋅與動物的生殖有關,動物體內銅、鋅元素低下,會引起生殖機能下降。楊冠煌教授2002年曾比較了意蜂和中蜂蛹期血淋巴中的5種元素的含量,,發(fā)現(xiàn)意蜂蛹的銅含量是中蜂蛹的2倍以上,他認為這種現(xiàn)象可能和大蜂螨喜歡在意蜂蛹房中繁殖,及中蜂工蜂房中蠟卵滯育有關。我們的測定結果與楊教授的結果有相似之處,即大蜂螨喜歡在含銅和鋅高的幼蟲房中繁殖。可以推論,銅和鋅是大蜂螨繁殖所必需的元素。由于昆蟲學科在這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少,因此要證實這些現(xiàn)象需要今后更深入的工作。

中國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進展

4 我國蜜蜂瓦螨的分類地位和自然種系(基因型)的分子遺傳學研究進展

4.1 方法

蜜蜂瓦螨的分類研究對深層次地揭示其寄生、為害、發(fā)生流行規(guī)律和尋找更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對采集自我國主要蜜蜂飼養(yǎng)區(qū)18個省市的意大利蜜蜂群和20個省市的中華蜜蜂群的大蜂螨樣本,進行了mtDNA CO-I基因片段測序和DNA酶切片段多態(tài)性分析、鑒定。

4.2 結果與小結(見表4—1):

4.2.1 中國17個省市自治區(qū)的意蜂群寄生的都是狄斯瓦螨的朝鮮基因型。

4.2.2 在廣西寧明縣意蜂群中發(fā)現(xiàn)狄斯瓦螨的中國基因型,與廣東中蜂群的大蜂螨的基因型相同。很可能系偶爾侵入暫時棲身于意蜂群中的中蜂螨。

4.2.3不同地區(qū)中蜂群中的大蜂螨分別屬于狄斯瓦螨的不同基因型。

4.2.3.1 云南西雙版納的中蜂蠟屬于狄斯瓦螨的越南基因型;

4.2.3:2 廣東中蜂螨均屬于狄斯瓦螨的中國基因型;

4.2.3.3 貴州錦屏中蜂螨屬狄斯瓦蠟的中國基因型;

4.2.3.4 云南大姚縣的中蜂瓦螨樣品是在中國發(fā)現(xiàn)的一種新的基因型——中國2基因型;

4.2.3.5 福建永定縣、浙江、江西南昌、湖南平江的中蜂螨屬于狄斯瓦螨的朝鮮基因型;

4.2.3.6 DNA測序顯示:廣西寧明、甘肅臨潭的中蜂群寄生的狄斯瓦螨可能屬于新的基因型;

4.2.3.7 海南三亞、四川寶興和馬爾康的中蜂螨測序結果正在分析中。

4.2.4 先后對安徽歙縣、湖北崇陽、江蘇無錫、北京房山的中蜂場進行調查采集,均未能獲得大蜂螨樣本。

4.2.5 狄斯瓦螨各基因型之間遺傳生殖是隔離的。

4.2.6 我國無論中蜂和意蜂群中寄生的都是狄斯瓦螨,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未發(fā)現(xiàn)雅氏瓦螨的存在。

中國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進展

經過近6年的努力,到目前為止,已初步搞清我國大蜂蠟的分類地位,并對其自然種系的分布有了一個初步了解。雖然目前尚難以獲得我國中部和北部所有地區(qū)中蜂螨的樣本進行全盤測定,但從已有的結果看,與我國東方蜜蜂資源多樣性相對應,中國東方蜜蜂寄生瓦螨的基因型也呈現(xiàn)中國特有的多態(tài)性。同時,測定結果確定了浙江、江西等地的中蜂瓦螨為狄斯瓦螨的朝鮮基因型,而我國正是于1957年前后在養(yǎng)蜂發(fā)達的江浙地區(qū),即中蜂與意蜂頻繁接觸的省份和時期,首先在意大利蜂群中發(fā)現(xiàn)狄斯瓦螨朝鮮基因型的為害,這為我國意大利蜂蠟害的根源是來自上述地區(qū)中華蜜蜂狄斯瓦螨的寄主轉移,并隨之大范圍的地理擴散所致的理論提供了可靠有力的證據。

此項狄斯瓦螨分類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工作與國際蜂螨研究前沿接軌,并有可喜的創(chuàng)新。這將為進一步闡明瓦螨與蜜蜂之間的生物地理學關系和人為造成的生態(tài)分布,以及蜜蜂大蜂螨的防治和中蜂抗蠟機制的研究都有重要意義。

5 常用殺螨劑的毒性研究

目前我國蜂群中應用最廣泛的殺螨劑是雙甲脒和商品名為馬撲立克的氟胺氰菊酪。這兩種藥物的殺螨效果比較確實,但對蜜蜂的毒性如何眾說不一。上世紀80~90年代初國內外曾有一些關于氟胺氰菊酯的毒性測定文章,但由于評價標準不一致,結果差異很大,難以說明問題。因此,我們對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酪在蜂群中的毒性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評價,這對于蜂群中殺螨劑的使用具有指導意義。

5.1 方法

5.1.1 根據資料提供的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毒性的文獻值(見表5-2-1),通過大量的室內的毒力測定試驗,試驗數據應用曲線概率法求得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的毒力回歸方程和LC50(見表5-2-2)。

5.1.2 根據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的毒力,確定蜂群慢性毒性測定的給藥劑量和試驗天數。

5.1.3 試驗蜂群為意大利蜂群,蜂王全部來自同一個母親王,蜂群試驗持續(xù)21天。

5.1.4 測定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對蜜蜂繁殖力、幼蟲發(fā)育、發(fā)育歷期、卵千粒重和幼蟲的個體大小等影響,測定結果進行差異比較。

中國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大蜂螨)研究進展

5.2 殺螨劑對蜜蜂的毒力測定(LC50)結果

5.3 小結

5.3.1 本試驗采用攝入法,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對蜜蜂毒力(LC50)的測定結果與文獻的記載一致(見表5-2-1、表5-2-2),屬于低毒獸藥。

5.3.2 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對蜜蜂繁殖力和發(fā)育的影響結果顯示:這兩種殺螨劑對蜜蜂的產卵具有顯著影響,特別是雙甲脒,5個試驗組中有4個在21天試驗過程中幾乎沒產卵,同時雙甲脒對于卵的孵化率也有顯著影響。

5.3.3 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對蜜蜂發(fā)育歷期的影響試驗結果顯示:這兩種殺螨劑對蜜蜂的發(fā)育歷期沒有明顯的影響。

5.3.4 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對卵千粒重和幼蟲個體大小的影響結果顯示:雙甲脒組蜜蜂卵的重量和幼蟲體長都顯著小于對照組;氟胺氰菊酪組的幼蟲體重和體寬顯著小于對照組。

因此雙甲脒和氟胺氰菊酯作為殺螨劑用于蜜蜂螨害防治,對于蜜蜂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對蜜蜂的繁殖具有明顯影響。其中雙甲脒的毒性大于氟胺氰菊酯。因此建議蜂農使用這兩種殺螨劑治螨時,在使用時間、劑量上應該加以注意。治螨應在繁殖期和生產期之前或過后,否則不但會造成蜂產品污染,還會使蜂群群勢下降,影響生產。

引自《中國蜂業(yè)》2007(2、3)

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