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
觀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連續(xù)劇或參觀展覽等后,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想知道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嗎?這里為大家分享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快來學習吧!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1
“一個民族無論如何不能舍棄的,那就是它的語言。”
這是德國著名語言學者威廉說的一句話。起初我還不太明白意思,直到學完都德寫的《最后一課》,我才明白這句說的含義。
《最后一課》講的是普法戰(zhàn)爭中一個叫小弗郎士的小男孩在韓麥爾先生的學堂中上了最后一堂法語課,表現(xiàn)了阿爾薩斯人的愛國主義和當時悲憤的情緒。
這篇小說寫于1873年,普法戰(zhàn)爭已經(jīng)爆發(fā),普魯士政府為了更好的統(tǒng)治阿爾薩斯和洛林,下達了這兩個州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不許再教法語的命令。
仔細想想,其實中國也遭受過和法國一樣的侵略。當年日本侵略中國時,也是給中國學生教日語,讓他們被迫接受“奴化”教育,妄圖把他們培養(yǎng)成“順民”,還把成千上萬的人抓去干苦力,許多人累死后被扔進了“萬人坑”,有的日本人還比賽誰殺的中國人多……經(jīng)過我們先輩的奮力反抗,終于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了中國,但那段歷史至今深深烙進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難以磨滅。
“后事不忘,前世之時”。做為中國人大家不要忘了歷史,是先輩們不懈的努力才創(chuàng)造了我們今天的生活。我們要珍惜時間,好好學習中國文化,絕對不可以讓歷史重演。
這篇課文給我的感受很大,希望大家也認真閱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2
細細品味過《最后一課》后,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重卻也無力反抗的無奈之情。
韓麥爾先生沉痛的感受,使我讀著讀著眼淚也在打轉(zhuǎn)。我驚異,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要哭?!我想起了我讀過的另外一篇文章《哭泣的圓明園》,驀然發(fā)覺,中國也遭遇過這樣的窘境。
回想起八國聯(lián)軍在中原大地犯下的種.種劣跡,我似乎也能明白八國聯(lián)軍的心思。我中國軟弱必將會被欺凌,“落后就要挨打”是恒古不變的真理。一個人懦弱并不傷大雅,但一個國家軟弱,后果將是多么可怕!我們正值年少,如果像弗朗士一樣的荒廢學業(yè)、只顧玩鬧,那也必將會有如弗朗士一般的懊悔,只怕悔之已晚。
正如梁啟超所言,中國之責任全在我少年。阿爾薩斯的悲劇不會再在中國上演,我也希望我中國少年奮發(fā)圖強,真正的勝于歐洲,雄于地球!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3
今天的&39;大禮堂顯得格外熱鬧,因為老師要為我們放一部電影——《最后一課》。我們的心情也異常激動!
這部電影取材于汶川大地震,它的主要情節(jié)是: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潭老師正在為學生上政治課——人生的價值。突然,地面晃動起來,“是地震!”潭老師迅速組織學生“逃離”教室。細心的潭老師發(fā)現(xiàn)班趕時里還有幾位同學沒走,趕緊回到教室,但這時樓梯斷了,他們無法脫身。潭老師讓學生躲到講桌下面。自己卻一下子撲到講桌上,張開雙臂,保護著學生,這樣樣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四名學生得救了,而潭老師卻永遠地離開了人世,離開了他摯愛的事業(yè)與學生。潭老師的尸體被抬出后,她幼小的女兒跪在地上,拿一瓶水,送給自己的爸爸喝,這無疑是最感動人心的一幕。
可以想象,潭老師撲在講桌上時,是經(jīng)過思想斗爭的:一方面是學生,一方面是家人;一方面是師生情,一方面是親情。但是他卻選擇了犧牲自己,保護學生,自己的一個完整的家被“拆散”了。
潭老師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他那舍己為人、勇于犧牲、自我奉獻的精神,會一直鼓舞著我們。
我想,這四名被救出的學生,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會好好活著,因為是潭老師給了他們重生的機會。如果他們還是碌碌終生,又怎么對得起潭老師呢?
請讓我們?yōu)檫@位偉大的人民教師——潭千秋默哀三分鐘……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4
人總是如此,失去了才懂得珍惜,能否明白我們失去的不只是一去不返的時光,還有那流失在時間拐角的真情就像云,散在風里?!}記
我們曾經(jīng)不假思索地揮霍錢財,至囊空如洗才頓悟紙醉金迷的虛無;我們曾經(jīng)無休止地揮灑著青春,直至青春已逝才痛悔當初的放蕩不羈。
我的上述感慨源自于今天觀看的一部電影《最后一課》。
那天下午,一切都像往常一樣。天有點熱,課堂上老師還是那么平淡的講著課。有一個女同學為老師譚千秋畫了一幅畫像,正在課桌間頻繁的傳遞。突然間,一場悲劇上演了:課桌、講臺都在一剎那劇烈震動著。同學們驚慌失措,譚老師知道是地震來臨了,組織學生們往外逃,可就在這時候有4個學生被困在教室里,包括那個調(diào)皮的&39;女生。譚老師不顧生命危險,沖進了教室。
就在這時,房屋坍塌,水泥板瞬間朝他們砸下來。譚老師為了保護他們,將他們撲到在地,水泥板無情的朝他砸下,重重砸在他身體上。他,犧牲了!
當他們被救時,回憶著當初那些自己的放蕩不羈,他們悔恨,悔恨他們的叛逆、他們的玩世不恭、他們的調(diào)皮搗蛋。可現(xiàn)如今,又有什么用呢?
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這種事情時常發(fā)生。在青春期,我們討厭父母的絮絮叨叨,討厭老師的嚴格教誨。但又有誰想過,這都是為了誰呢?因為我們的叛逆,趕我們所謂的“潮流”,張揚我們所謂的“個性”,這使老師、父母為我們操了多少心,那頭上的銀絲正是最好的證明!同學們,不要用我們的叛逆去顛覆傳統(tǒng),挑戰(zhàn)老師與父母的極限啊!
我告訴自己,不要在失去后悔恨,要在擁有時珍惜。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份情,因為它們都是生命中永恒的美麗。
后記:那些痛的記憶,落在春的泥土里,滋養(yǎng)了大地,開出下一個花季,讓我們?nèi)∶姓湎?,讓我們懂得學會珍惜。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5
我學過一篇法國作家都德的短篇小說《最后的一課》,這篇文章很令我感動。
《最后一課》寫的是普法戰(zhàn)爭期間發(fā)生在一個小村鎮(zhèn)的一件事。當時普魯士入侵法國,禁止當?shù)睾⒆佑梅ㄕZ上課。小說里,韓麥爾先生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確的?!边@一句話表達了韓麥爾先生對自己祖國語言的熱愛。
每次讀到這篇文學,我總能深刻地體會到今天的幸福,我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學,接受中華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熏陶與洗禮,與曾被侵占的法國和臺灣地區(qū)的孩子相比,我沒有理由不努力、不刻苦學習。
每次讀到這篇文章,我總是體會到了自己肩負的使命——我們是中華民族的繼承者,我們沒有理由不好好學習,我們應(yīng)努力把祖國文明發(fā)揚光大。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6
為生命樹一座不朽的豐碑——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
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
——題記
看完這一部感人至深的電影后,無論你是怎樣的一個人,都會為電影中這位偉大而無私的教師——譚千秋感動,都會為他那一刻定格的影像而傷懷。
這部電影講的是2019年5月12日下午2:28汶川大地震爆發(fā)那一刻,漢旺鎮(zhèn)中學的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身軀保護了四名學生,而被強大的地震奪去了寶貴的生命的感人事跡!
這一天下午的第一節(jié)課,譚老師還像以往一樣,走進教室,在黑板上書寫本節(jié)課的課題《人生的價值》,“我們要做一個什么樣的人?”譚老師問。“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個不損害人民的人;一個有損于人民的人。我們一定要做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譚老師的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我清晰地記得譚老師說的那句話: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
譚千秋,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師,用生命譜寫了一個傳奇。他原本可以在省城大學教書,可是畢業(yè)回家和村長的一席話,讓他毅然決然地放棄了這個機會。他只想讓家鄉(xiāng)貧困的的孩子們有一個讀書的機會。于是,他不抱怨家鄉(xiāng)條件的艱苦、不抱怨教學條件的簡陋、不埋怨待遇的不如意,帶著自己的夢想和追求走進了漢旺中學,當上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學教師。
譚千秋,一個為人子、為人父的簡簡單單的人,為了所教的孩子們的身心和學習的有益成長,幾十年如一日,經(jīng)過了不知多少不眠之夜,承受了不知多少家庭及生活的重壓,一心只想著所教的學生們。剛端起飯碗,就匆匆離家去處理學生的問題;剛剛走進辦公室想休息,就為了班級的突發(fā)問題奔波勞碌。一件衣服補綴十幾次,仍舊不舍得買一件新衣,可是學生有了困難,他卻慷慨拿出自己的衣物資助。在學校里,師生們給他一個外號“譚摳門”,他卻說:相信自己的付出,總有一天會讓孩子們理解!
那一刻,瞬間的地動山搖,他走在了最后。本可以沖出即將崩塌的教學樓,本可以續(xù)寫自己的生命,可是看到四個沒有來得及沖出教室的孩子,他毫不猶疑地沖上去用自己的身軀撐起了孩子們生命的天空!坍塌的教學樓的石塊無情地砸在他身上,長長的鋼筋殘忍地刺穿他的手臂,他卻只重復著一句話:孩子們,別怕!別喊!保存體力!我們一定能獲救!曾經(jīng)一度調(diào)皮、不懂事的孩子們在這一刻明白了譚老師的良苦用心,懂得了自己對譚老師的種種錯誤的做法!這一刻,師生對以往的一切都釋然了!這一刻,師生情感動了天地!“大愛無疆!”譚千秋用“愛”收獲了“愛”!
“生命的價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獻!”譚千秋用自己生命最后一刻的定格詮釋了一個人民教師的不朽師魂!譚老師走了,課桌下的孩子們承接了譚老師的期望和寄托,將“愛”延續(xù)!
“譚老師一路走好!”一座雕塑矗立在漢旺中學的校園里,倔強的身軀呵護著課桌下的四個可愛的生命,讓這一刻成為了永恒!一座偉大精神的雕塑將永遠矗立在活著的人們的心中,我們有信心把譚千秋老師的“愛”在我們中間延續(xù)!
我作為一名中學生,我一定永記譚老師的精神,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去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并將自己的成功奉獻于整個社會,用心成就一個輝煌的人生!
(輔導教師:李冠超)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7
今天中午,媽媽給我講了一篇故事,名字叫《最后一課》,作者是法國的都德,他善于從自己熟悉的小人物中挖掘有獨特意味的東西,以平易的手法表現(xiàn),并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文字,因而,他的作品總是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
《最后一課》主要講的是德國戰(zhàn)勝法國之后在阿爾薩斯這個地方的一所小學里上最后一堂法文課的故事。那天早晨,小弗朗茨很晚才去上學,當他來到學校的時候,本想趁著混亂溜進教室,可是教室里卻靜得出奇。小弗朗茨只得低著頭,默默地走進教室,漢墨先生居然沒有批評他。小弗朗茨這才發(fā)現(xiàn)周圍多了許多人,有老村長、退休的郵差,還有村里的霍瑟老頭,他們個個都滿臉哀傷。
這時,漢墨先生突然公布了一件事:今天是我給大家上的最后一堂法文課,明天柏林就會派來新教師,來教你們德文。什么!小弗朗茨聽了頓時感到五雷轟頂,大腦一片空白。他非常后悔,后悔過去浪費了光陰,后悔自己逃學去掏鳥窩,去滑冰,后悔自己以前所做的一切。他真的想讓時光倒流,讓自己重新開始,然而自己才會寫幾個字啊!
漢墨先生今天也非常激動,說起話來有些顫抖,恨不得今天把所有的知識都教授給大家。他告訴我們:法蘭西語是最美麗的語言,應(yīng)該留在我們中間,永遠不要忘記它,因為,只要好好保護了自己的語言,即使一個民族淪為了奴隸,他們也如同掌握了打開自己牢房的鑰匙……
我聽了這篇故事之后,內(nèi)心有許多感受。有時我就像小弗朗茨一樣:算了吧,明天再寫吧,反正還有很多時間呢!這樣往往錯過了很多學習的機會,如果有一天,當我上課的時候,聽到老師對我們宣布:“今天是大家最后一堂中文課”的時候,我該是多么后悔,多么傷心啊!我可不希望這樣的悲劇發(fā)生。所以,我們應(yīng)該努力學習,珍惜時間,熱愛自己的祖國和家園吧!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8
今天,我校組織去翠景文化中心看一場電影——《最后一課》。
在五月十二日,譚千秋老師正在上課,突然地動山搖,打破了充滿樂趣的課堂,譚老師大喊道:“是地震,大家快逃出去!”同學們你擁我擠地往教室外跑。在地動山搖的時刻,譚老師為了學生而忘記了個人的安危:在這危急的時刻,他讓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四位同學躲在課桌下,他卻弓著身子,張開雙臂緊緊地趴在課桌上。伴著雷鳴般的響聲,磚瓦、灰塵、石塊紛紛墜落到他的頭上、手上、背上,熱血頓時奔涌而出;他咬著牙,拼命地撐住課桌,如同一只保護小雞的母雞。在黑乎乎的廢墟里,他一直安慰著同學們,鼓勵著同學們,他叫同學們別害怕,耐心地等待,一定會有人來救他們的??墒?,余震一次又一次出現(xiàn),由于傷勢過重,譚老師終于忍不住了,他痛苦地呻吟著,離開了人世。
看完這場電影后,譚老師那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在我腦海里回想著。我十分敬佩譚老師那舍己為人的精神。是?。∪绻焖俚靥与x現(xiàn)場,論條件是老師離門口最近,最有可能離開。但譚老師卻沒有那么做,在生死攸關(guān)的那一刻,譚老師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把死亡留給了自己。“張開雙臂,護住學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姿勢!”
電影《最后一課》觀后感篇9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讀完都德的《最后一課》,我禁不住從心靈深處發(fā)出疾呼。
小弗朗士,原本是一個貪玩厭學的孩子。甚至覺得普魯士士兵在阿爾薩斯的土地操練的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看著他的結(jié)果吧——那些普魯士人會有理由地說:“怎么?你還說自己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雖然小弗朗士內(nèi)心無比懊悔,然而,時光匆匆,不會倒流,阿爾薩斯人淪為了亡國奴,不懂祖國的語言成為他們最大的不幸。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在我們當中,不也有很多似小弗朗士的學生嗎?他們討厭學語文課,不愿學習語法、造句,作文漏洞百出,寫字馬馬虎虎;有的人竟然還將這樣的作文作為“得意”大作展覽呢;我也有這種習慣。一些學生學社會上那種流里流氣的模樣,經(jīng)常口出臟話,造出荒謬的詞匯、句子罵人。這是什么行為?這是對祖國語言的褻瀆!一個人,不愛自己的國家、不愛自己國家的語言,該是多么可恥、可恨而又可悲啊!如果我們每人都能夠?qū)W習,懂得自己國家的語言,正確地運用自己國家的語言,那么站在外國人面前,我們就可以當之無愧地說:“我們是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我們的祖先創(chuàng)造的文字,比任何國家的都要科學。
人們啊,愛自己國家的語言吧!只有這樣,你才能無愧地說:“我屬于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