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膠有較強的抗真菌作用
|OK蜜蜂網(wǎng)
蜂膠有較強的抗真菌作用
我國學(xué)者房柱等(1975年)用紙碟法實驗證明,1%~10%的蜂膠乙醇(或乙醚)提取液對我國常見的皮膚淺部的致病黃癬菌、絮狀癬菌、紅色癬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羊毛狀小孢子拉塔基亞、石膏樣小孢子菌、石膏狀癬菌、大腦狀癬菌、紫色癬菌和斷發(fā)癬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但對深部致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隱球菌、緊密著色真菌、裴氏著色真菌等掏作用較弱。對熏煙色曲菌和黑曲菌等未顯抑菌效果。他們還指出,無論是乙醇還是乙醚浸提物,無論是意大利蜂蜂膠還是塞浦路斯蜂蜂膠,其抗真菌作用均無明顯差別。 Cizmarik等(1976年)實驗證實,蜂膠確實有抗真菌作用。蜂膠乙醇提取物對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分別是:紅色癬菌0.1%~0.5%,石膏樣癬菌 0.25%~1.5%,疣狀癬菌0.1%~0.25%,斷發(fā)癬菌0.25%~0.5%,黃癬菌0.1%~0.25%,紫色癬菌0.1%~0.25%,玫瑰 色癬菌0.5%~1.5%,狗小孢子菌0.25%~1.0%,扭曲型小孢子菌0.1%,奧杜盎小孢子菌0.1%~0.25%,石膏樣小孢子菌 0.5%~1.5%,絮狀0.1%~0.5%。 李樹萊等(1980年),測定蜂膠乙醇提取物對真菌的最低抑菌濃度如下:紫色癬菌0.02%,蛙類真菌0.04%,黃癬菌、羊毛狀小孢子菌、新型隱球菌 0.08%,紅色癬菌、石膏樣癬菌、大腦狀癬菌、疊瓦癬菌、鐵銹色小孢子菌、絮狀癬菌0.157%,毛真菌0.25%,孢子絲菌、白色念珠菌 0.313%。裴氏著色真菌0.625%,斷發(fā)癬菌、熏煙色曲菌、星形奴卡菌1.25%。 Millet-Clerc等(1986年,1987年)采用不同來源的蜂膠樣品測試引起人類感染的6各真菌,結(jié)果均表現(xiàn)出抗真菌活性。但不同的蜂膠樣品對 同一種真菌的抗菌活性有很大差別。他們還用蜂膠與9種抗真菌制劑對4種真菌感染療效比較,發(fā)再蜂膠對其中3種真菌的療效與其他一些制劑劑的效果相當(dāng)或更好,并 在一些實驗中發(fā)現(xiàn)與丙二醇使用可加強蜂膠的活性。 Lori(1990年)用試管內(nèi)實驗觀察到5%~10%蜂膠能阻止斷發(fā)癬菌的生長。成都軍區(qū)軍事醫(yī)學(xué)研究所蘭建強等(2000年)用蜂膠溶液進行體外抑菌實驗表明,蜂膠對引起煙草赤星病的鏈格孢菌和引起黑莖病的煙草疫真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隨著濃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大(0.05%~10%)。 許多學(xué)者對蜂膠抗真菌的有效含有做了大量研究證明蜂膠中的高良素不但是有效含有,也是抗真菌的主要含有。蜂膠中的5,7-二羥-3,4-二甲氧黃酮和 3,5-二羥基-4,7-二甲氧化銅在較低的濃度(2.5%—3.5%)時即能有抑制羊毛狀小孢子菌和發(fā)?菌的作用。蜂膠中的喬松素、對香豆苯酸酯、短葉 松素-3-乙酸乙酯、短葉松素、高良姜素和咖啡酸酯對淺部真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不如制霉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