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書筆記摘抄簡短
名人傳讀書筆記摘抄簡短篇1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我感到名人的精神是震撼人們的心靈的。這本書里的英雄,不是走遍天下無敵手的江湖豪杰,也不是功蓋千秋的大偉人,這里面的英雄具有一種內(nèi)在的強大的生命力,使他們勇敢地與困難作斗爭。
在這三位偉人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貝多芬。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guān)起來,一關(guān)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他對音樂有火一般的熱情,先后創(chuàng)作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他的作品深邃而輝煌壯觀,充滿了幻想。但災(zāi)難還是無情的降臨到了他的頭上,在1802年,他意識到自己的聽力障礙已經(jīng)無法治愈,并且會很快惡化。那意味著他可能再也不能進行創(chuàng)作了!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但他卻能頑強的和命運抗爭,這也許是他后期能寫出那么多不朽作品的原因吧。這種對生活對命運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正是我們應(yīng)該學習的,這偉大不屈的靈魂讓黑暗的世界有了光芒,讓生活有了希望。
作為21世紀的一名中學生,社會的競爭更加的激烈,我們的功課越來越多,學習上的困難也隨之增多,面對重重的困難與壓力,我們是不是也需要這種精神呢?是!在遇到難題時,在學習成績下降時,讓我們“借著貝多芬的光芒,再一次擦亮我們的眼睛。”用堅定的信念去面對挫折,用頑強的毅力去實現(xiàn)理想。
名人傳讀書筆記摘抄簡短篇2
一本本的讀物,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有《伊索寓言》、《西游記》、《紅樓夢》等不同種類的書本。當然,從中受到的體會、感悟也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書仿佛是支撐我在學習中走下去的支柱。在這次“讀課外書”的作業(yè)中,其中一本書則令我震撼無比,心靈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撞擊。它就是法國的作家羅曼。羅蘭寫的《名人傳》。作者沒有一般性的追溯他們的創(chuàng)造歷程,而是抓住他們在各自領(lǐng)域的藝術(shù)家的共同之處,著重刻畫了他們追求真善美而長期忍受苦難的心路歷程。
在這里,貝多芬作為一個音樂大師,卻遭受了最悲劇的事情,聽力開始一天一天的下降,內(nèi)臟也被巨大的疼痛所折磨。但這毫不泯滅貝多芬追求幸福的希望??蛇@個希望也成為了泡沫,希望再次破滅,他心愛的女人嫁給了一個伯爵。這個噩耗嚴重的打擊了貝多芬的心,使他不等不承受心靈的痛苦,這也加劇了貝多芬的病情。然而幸福也降臨到了他的身邊。他與愛著他的姑娘訂了婚。但不久婚約解除了,貝多芬再次陷入了孤獨之中。從此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創(chuàng)作中。仿佛所有的困難都不能使它停止前進,放棄自己鐘愛的事業(yè)。
米開朗琪羅是雕塑和繪畫的天才。他似乎比貝多芬幸運,他出生在一個有聲望的家庭中,無殘疾也不貧窮。但他的心靈卻是無比的痛苦,他無妻無女,不曾感受家庭的溫暖,他的國家也多災(zāi)多難,外族入侵,人民受苦,自己的作品毀于戰(zhàn)亂。他人身幾乎沒有自由,終身為教皇們忙綠。他的本性是高傲的,為了維護尊嚴,他也曾與教皇抗爭,但由于被形勢所逼,一次一次的向權(quán)力屈服。由于無法擺脫教皇們的權(quán)利轄制,使他的作品不能如期完成。雖然他有缺點,但他的藝術(shù)是偉大的,在他的作品中,彰顯出他偉大的品性。
托爾斯泰應(yīng)該是較以上兩位人物最幸運的人。他出身名門貴族,有幸福的家庭,有很高的文學天賦,但他追求“生命的真諦”,他為自己不勞而獲而感到羞恥。他敢于挑戰(zhàn)一切,對沙皇的批判也毫不留情。他說彼得大帝是酒鬼,就連莎士比亞也被他貶得一文不值。由于他的思想主張沒有現(xiàn)實的意義,然而也沒有追隨者,所以他是思想孤獨者。作為文學家的他是偉大的,他的作品展現(xiàn)了俄羅斯近代歷史的宏大畫面。
正如翻譯家傅雷所總結(jié):你只要打開羅曼。羅蘭的《名人傳》,生命的烈火就會撲面而來。
名人傳讀書筆記摘抄簡短篇3
貝多芬的名字,上至年逾古稀的老者,下至三五歲的孩童,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讓人心酸的是,這當中又能有幾成人了解貝多芬的一生?了解他不朽的作品背后隱藏的難言之苦呢?同多數(shù)人一樣,我一直以為,他的生活即使稱不上富貴,也是不愁吃穿的小康狀態(tài)。誰知,他出生于德國貧寒的家庭,父親是歌劇演員,性格粗魯,愛酗酒,母親是個女仆。他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時代生活困苦,還經(jīng)常受到父親的打罵。十一歲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當大風琴手。十七歲喪母,他獨自一人承擔著兩個兄弟的教育責任。
貝多芬未被此擊垮,他說,我同伏爾泰一樣認為,被蒼蠅咬上幾口,駿馬仍舊奔馳向前。1793年1他離開了故鄉(xiāng)德國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