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心得高中
讀書筆記心得高中篇1
悲哀、悲慘、悲痛、悲觀或死亡、不幸的同義語,它與日常語言中的“悲劇”一詞的含義并不完全相同。讀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就會有亞里士多德的感受,感受到的是悲劇的美麗與偉大,莎士比亞所塑造的每個人物每一幕都那么每句話都有著戲劇的崇高。這復(fù)仇的火焰源起于國王的陰謀??藙诘宜箛鯙榱藸帄Z先王的王位、王冠與王后,竟不念手足之情將毒藥倒入先王的耳腔,謀殺了先王,得到了一切。
國王所編的謊言使鬼魂遲遲不能消散。于是,哈姆萊特王子決定替父報仇,安息游蕩人間的鬼魂,因為他多次錯過機(jī)會,最后雖然殺死了國王,卻也死在了同樣是替父報酬的雷歐提斯的劍下。愛情的忠誠與背叛或許是復(fù)仇的另一大因素。哈姆萊特也曾想大聲喚醒這個背叛了父親的王后,讓王后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罪錯。在擊劍中,她代飲毒酒而死去。王子雖然在復(fù)仇的時候曾讓奧菲莉婭萬般傷心,然而,在心上人即將下葬的時候,他也曾止控不住心中的悲傷,傷痛不已。即使是復(fù)仇的不得已也不能掩蓋王子對奧菲莉婭的忠誠、純潔的愛!
從羅森克蘭茲與吉爾登斯吞反復(fù)無常的探密與告密中,足以見證這兩位從小與哈姆萊特王子一起長大的朋友是如何利用他們與王子之間的交情來換取國王與王后的嘉獎,或是加封爵位,或是賞賜珍寶,而得到的一切有一份真誠的友誼中的信任重要嗎?霍拉旭雖是個軍官,但卻在哈姆萊特將要面對未知的危險,對話鬼魂的時候不撇下王子一個人逃走,而是盡自己的力量拉住王子。復(fù)仇時他始終沒有違背對哈姆萊特王子許下的諾言,只字不提所看到的一切。在哈姆萊特臨終之前,他也曾想喝下剩下的毒藥,與王子共長眠……哈姆萊特與霍拉旭之間雖是軍臣間的忠心耿耿,但更多的是讓人們看到了他們心中的那堵友誼之墻!
波洛涅斯有一對擁有高尚美德的兒女,然而他自己竟是如此得虛偽,為討國王、王后的歡心,他不惜出賣女兒的珍貴愛情,他在國王、王后與王子之間油腔滑調(diào),故做媚姿,最后因偷聽王子與王后的對話,慘死在哈姆萊特王子的劍下。他的愛管閑事與虛偽不也折射出人性丑惡的一面嗎?“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讀書筆記心得高中篇2
網(wǎng)易蝸牛,耗時大概兩天。
小說比電影更陰冷。因為是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從主觀上直接讓讀者帶入女主角的視角,而女主角的性格本身就是異于常人的、甚至是與現(xiàn)代社會格格不入的,因此她才能在一路逐漸對“爬行體”和背后更深的“存在”了解加深的情況下,依然保持冷靜的自我。從普通人的角度上這很難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因為女主原本有就一定程度的反社會傾向。但這樣描寫的好處也很明顯,因為能直觀地體現(xiàn)“她”的思維方式,她的冷冰冰的癡狂的世界。而這正是本書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電影改動較大。我比較在意的是,小說中在較早的進(jìn)度就讓讀者知道了女主已經(jīng)被感染,而電影一直到最后也是用暗示來說明的。我傾向于小說的方式,因為這很符合希區(qū)柯克所提過的那種制造懸念的手段:并不是讓你看到炸彈爆炸,而是讓你看到炸彈被安置在那里。同時小說也從一開始就淡化了女主和X區(qū)域的敵對感,因此最后的結(jié)局顯得順理成章。電影中丈夫的復(fù)制體最后和被感染的女主擁抱,而小說里復(fù)制體很早就死了,也沒有交代丈夫是否還活著,這個處理倒是都差不多。比較失敗的一個改編是增加了女主因為出軌而對丈夫感到內(nèi)疚,電影似乎一直在淡化女主角本身的反社會性,非要給她的不合群強(qiáng)加一個出軌的借口,就不能好好地寫她這個人就是天生不喜歡人類社會么。
電影刪除了燈塔管理員這個重要的線索,鑒于我還沒有看后面的幾本,目前也不知道這個角色設(shè)置在這里到底是干嘛的,所以等看到之后再說吧。
總的來說是本不錯的軟科幻。電影也值得一看。
讀書筆記心得高中篇3
莫泊桑短篇小說《項鏈》中的故事讓我有說不出的感受。
顧名思義,《項鏈》全文就是圍繞著一條項鏈展開的:馬蒂爾德是個出生在小職員家中的愛美姑娘,她為了參加一個晚會而向朋友借了條項鏈,舞會上,她是那么美麗,那么讓人傾倒。可后來項鏈卻丟失了!馬蒂爾德為了不被誤會,于是欠債買了一樣的項鏈還給朋友。直至十年后,朋友問起她家這些年為什么這么窮,她才忍不住說出了__,朋友驚呼:“哦,其實我的那條項鏈?zhǔn)羌俚?”
讀完全書,馬蒂爾德給我的第一覺,就是她愛美。做新衣借項鏈不就是她愛美的具體表現(xiàn)嗎?回家后她在卸妝前說:“趁著榮耀的打扮還在身上,再端詳一下自己”,真是愛美達(dá)到了戀戀不舍的地步。即使自己貪戀美而釀成悲劇陷入困境,可她愛美愛到無怨無悔!但同時她也是個單純的人,在接到項鏈后,又是跳又是摟又是親又是跑,活脫脫一個單純女子,宛若一位天真爛漫的少女。十年后,小說中寫到:“她帶著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笔堑?,她愛美,但是她也單純。
我想莫泊桑不是一個諷刺貧苦人的作家,在他的世界觀中,就算女主角曾經(jīng)虛榮,但十年的懲罰已經(jīng)夠了,作者諷刺的不是她,而是故事中的小資產(chǎn)者。
我相信,沒有一個女性不愛美,但真的要做到馬蒂爾德那樣單純,那樣勇毅,那種面對殘酷的困境不氣餒,不悲觀的程度,也許我們真的做不到。
我敬佩她,她教會了我在困難面前要堅強(qiáng),要依靠自己的意志,精神和力量,依靠自己的一雙手去奮斗,去拼搏,去進(jìn)取。